发布时间:02/27/2006
直击本刊十大房地产新闻
直击本刊十大房地产新闻
编者的话:冬去春来,文汇《房产世界》已经复刊2周年了。在这充满激情、不懈奋斗的2年中,为了让广大读者及时掌握第一手的新闻信息,快速知晓国家最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和措施,全面了解市场的风云动态,编辑部成员历经寒暑,不辞辛劳,深入新闻第一线,采访了众多业内人士、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并走近市民,关注广大百姓呼声。在过去的2005年,我们刊发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本期我们从中挑选了受到百姓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新闻,与读者们一起回顾2年来100期相伴走过的路——
扫描市场风云
报道之一:直击楼市理性回归全景
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在上海引起反响。紧接着的5月19、26日,本报《房产世界》周刊头版独家推出了“房产新政调控下的上海楼市”系列报道——《上海楼市的理性回归》、《投机“炒房”有大限楼市格局将更健康》、《楼市博弈局面逐渐松动》等。
期间,编辑部同仁更是兵分几路深入市场,选取了新盘销售、房贷业务、房企动态等多个上海楼市理性回归中具有代表性的视角,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2005年上海楼市理性回归的全景图。
该系列报道通过对“市场气氛:买卖对峙交易缩水”、“房贷业务:增速放缓风险下降”、“实力房企:顺应政策未雨绸缪”等市场观察和分析,强调指出房地产新政一是规范市场,二是加强保障——鼓励支持普通百姓自住住房需求,保障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遏制投机炒作行为,让百姓拥有一个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虽说当时出台调控“组合拳”,其效应的完全释放还有待时日,但是报道的结论认为,整个市场将从过度投机状态,逐步转向正常状态,楼市的“水分”开始被挤去,向持续稳定的理性状态回归。
报道之二:闵行楼市投资房占五成
2005年初,上海楼市经过一段时期的观望之后,抑制已久的购买力迅速释放,拉出一条长长的“小阳线”,二手房市场也活跃起来。尤其在闵行区等一些2004年期房供应体量较大的地区,大量期房的近期转现,给二手房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局。本刊于2005年1月13日刊登的《闵行楼市投资房占五成自住客叫苦不迭》的报道,对闵行楼市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道中提到,随着上海康城等大体量物业的交付使用或即将交付使用,这部分房源逐步浮出水面,开始成为闵行二手房市场的主角。以当时已经部分交房的上海康城二期为例,附近十几家中介门店几乎每家都有几十套该盘的房源挂牌,粗略估计下来,2004年推出的这批房源中,有几百套已经在中介市场挂牌,接近五成。对于小区内投资型购房比重过大的现象,很多自住型的业主叫苦不迭,有业主表示,小区大量房源被挂牌,势必造成交房后入住人气难以保证,而且频繁的转卖对小区的安全性也将有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出台的期房限转政策,出发点是抑制短期投资性炒房现象,但实际操作中,仍有投资者在此过程中不断拉升房价,甚至短期内完成挂牌价格“三级跳”,无疑加重了不少有自住要求的购房者负担。对此,有关专家建议,虽然二手房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地区甚至个别楼盘的“指导价格”,让买卖双方在二手房交易时,形成合理的规范的交易价格,保持必要的理性。
建言楼市政策
报道之三:土地增值也要上税
2005年1月20日,本刊发表了一组关于土地政策的文章:《尽快建立土地储备运营机制》和《土地增值也要上税》。前者针对自2003年7月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出让以来,上海的招投标体系一直在不断变化、不断改进之中。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的土地出让无论是公开招标,还是挂牌、拍卖,土地出让制度的透明化只是一部分,而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才是改革的关键。去年6月,《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已经出台。目前土地储备的有效运营机制还在构建中。
《土地增值也要上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朱林兴教授专门为本报撰写的一篇重要建言。文章认为,当时的商品房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利润率偏高的事实,有悖于价值规律和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不符合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的原则。因此,由政府开征土地增值税,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文章引用了2004年10月28日温家宝在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要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分析认为,开征土地增值税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将本不属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调节出来,交国家和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分配,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总的原则是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商品房倒卖者的非投入而产生的收益课税,藉此遏制房地产投机。
报道之四:公积金房贷路应该宽些
2005年1月20日,《公积金房贷路能否再宽些》是本报记者撰写的一篇独家采访的报道,引起上海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关注。2005新年伊始,上海楼市迎来了春节前的借贷和还贷高峰。由于人民币存款利率上调,对于贷款购房者来说,还款压力加大了。不少市民就贷款购房面临的问题来电询问或建议:公积金房贷政策能否再放宽一些,希望通过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来减轻一点还贷的压力。
报道通过“公积金可以设定继贷人就好了”、“公积金可以随时冲抵还贷吗”、“开始交公积金与办理房贷能同步吗?”、“银行按揭能转公积金贷款多好”、“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啦”等问题,建议放宽公积金贷款年限标准,对于年龄偏大的贷款人可以设定继贷人,即两代人公积金在法律程序条件下转移;公积金可以随时一次性冲抵还贷;只要开始交公积金即可办理房贷;商业贷款可转公积金贷款;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报道呼吁上海在不断探索有关公积金管理使用问题中,更适合上海市民的公积金贷款政策会加快出台的步伐。此后,上海市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发生了较多的“进步”,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关注百姓话题
报道之五:“阳光”下的二手房网上交易
2005年2月18日,本市二手房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公开试运转,今后买卖双方从挂牌、签约、贷款、还贷、产权登记、资金交割、申领权证只需到受理处3次,20天内即可安全、快捷地完成一笔存量房交易。
当时,二手房网上交易平台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为完善国内房地产电子化交易的首项创新,本刊“连线”了市、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为读者答疑,于2005年2月24日撰写了《“阳光”下的交易——答读者关于二手房网上交易细节七问》的长篇报道,并就中途纳入“资金监管”是否受理、能否增加“挂牌估价”的辅助系统、传统中介是否将衍生新功能、个人信息是否会被不法利用、中介违规赚差价是否还能故伎重演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报道之六:呼唤物业管理创新之举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房地产的持续高速发展,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所面对的管理标的物和服务对象结构及特征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按照上海房地主管部门公布的2005年物业管理新的要求,物业管理如何面对市场变化,通过有效的服务来适应及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切的热门话题之一。为此,本刊也对这一话题做了细致而全面的报道,并从业内人士的视角,来共同探索出一条物业管理的创新之路。
在2005年3月3日刊登的《物业管理亟待创新之举》一文中提到,物业不仅仅是具备实际使用功能的实物,更是社会财富和地位的价值体现,已越来越成为机构或个人的重要财产构成,并且对其未来增值寄予良好的预期;物业服务对象已由单纯的使用者向财产所有人、投资人等多种身份转化,视物业不同,服务对象的结构比例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针对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的局面,企业必须从价值观念、服务理念、企业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来营造新型物业管理之路。
报道之七:实时关注两个“1000万”项目
近年来,市房地资源局在加快两个“1000万”的建设和上市进度,增加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的市场供应规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5年,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市规划局、浦东新区建设局等机关领导,并于4月14日刊登了《浦东新区今年提出“两个不低于”》,6月2日刊登了《两个“1000万”有望提速》,文中对于两个“1000万”推出土地的进度进行了实时的报道,使公众及时了解到两个“1000万”项目在各区县的土地供应情况和新开工情况。
同时,本刊还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房,上海房地产企业全力出击,上海城投、上海爱建房产、古北集团、建工集团等一大批开发商积极投入这一民心工程的全面推进,其中部分企业还把节能新技术运用到两个“1000万”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为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本刊2005年7月28日刊登了《住宅科技为两个“1000万”添亮点》一文,详细报道了位于闵行区颛桥镇的“爱庐-世纪新苑”和“君莲小区”这些本市率先运用节能新技术的两个“1000万”项目。通过本刊得知了两个“1000万”工程引用节能高新技术的消息,使广大读者欢欣鼓舞。
报道之八:“曝光台”针砭交易“猫腻”
在2005年初,本刊首家开设了房产类“曝光台”栏目,并公布了报料热线。在接到读者的报料线索后,本刊编辑部人员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或调查取证,或实地暗访,揭露购房交易中存在的个别黑幕,真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该栏目开办后不仅受到读者好评,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仅对相关责任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罚,还与本刊编辑部保持连线,共同为保障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理性发展作出贡献!
在本刊2005年3月31日“曝光台”栏目刊登的《闵行某楼盘热销背后有猫腻》报道中,本刊编辑部人员实地暗访,从而发现了闵行区某楼盘的销售人员变相炒楼,要求客户加价2万元“更名费”才能买到“特惠房”的事实,最终揭露了该楼盘3月网上销售合同撤销率高达107%,热销背后的“猫腻“现象。此后,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对本刊提供的线索和相关证据高度重视,派专人前往该楼盘进行调查取证,经查实,由于收受所谓的“更名费”、“撤销费”是营销公司销售人员所为,按照规定将此事移交工商局相关部门处理。
报道之九:“旧房整治”任重而道远
自2003年起,本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对全市2200万平方米的旧房整治,2005年是这一计划完成的最后一年,本刊加大了对这一主题的关注,于年初陆续发表了《今年旧房整治上报总量达到1300万》等一系列报道。
此间,本刊密切关注该项工作进展,并采访了上海市房地局房屋修缮和改造处负责人,发现了这项实事工程的最新亮点:此次旧房整治的扩容中,还包括30处上海保护建筑的整治试点。
为了解第一手资料,本刊记者深入工地,走访了包括虹口区山阴路一带的今年被纳入了整治试点的新里建筑群,以及闵行、闸北、普陀等区县的旧房整治工地。在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长年居住在屋顶漏水、电线老化、水管生锈的楼房里,生活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旧房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铺开,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经过本刊这一系列的报道,更多老百姓获悉了旧房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设进度和实际意义。据悉,2005年全市共完成旧住房综合整治155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还将完成9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对此,本刊将继续予以关注。
追踪业界动态
报道之十:沪上房企共话诚信议题
上海房企50强评选活动之外,市房协2005年又开展了“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承诺活动”,沪上房企纷纷响应。本刊在3月期间相继发表了《市房协深化企业诚信监督》、《十二家企业向首批诚信承诺企业和广大同行发出倡议》等报道。
活动深入开展后,为了完善企业诚信监督工作,市房协还从本市主流媒体记者中聘请了一批“义务监督员”,共同参与监督,本刊王蔚、周力就被市房协聘请为“义务监督员”。此外,在该活动同期,本刊主办了以“诚信经营”为题的房地产企业家沙龙吸引了沪上著名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参与,会上,绿城集团代表主张要自我加压,并已为此专门组织业主成立了一支工程质量监理小组;正阳集团代表则把员工诚信表现与其薪资挂钩;静安地产代表认为应该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加强预售前的监管力度;黄浦投资则坚持善待每个客户,把销售合同逐句向客户解释,双方共同完善合同……2005年3月10日本刊发表的《沪上房企畅所欲言共话诚信议题》对该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日前,上海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揭牌,截至目前,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已达63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