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1/30/2005
港汇:见证徐家汇的“前世今生”
港汇:见证徐家汇的“前世今生”
在徐家汇生活了几十年,经历了肇嘉浜路变迁,亲眼目睹了昔日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浜,转变成现如今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阳光大道,而带给我更深的感触,是上海房地产这十八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徐家汇的变迁就是其中的印证之一。徐家汇——由昔日的区域商业经济发展成为如今这个集地铁、高架、办公楼、商业及历史风貌建筑为一体的都市中心,其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无法用简单的事例来表达。
自小长在石库门居所,石库门文化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阁楼、板壁、马桶、煤球炉、几代合住一间房的窘迫状况,司空见惯。在《孽债》、《十六岁的花季》这些描述上海新老交替的电视剧中,当年上海住房困难的情况可见一斑。遥想当年,只有在穿越华山路,感叹对面徐镇路老街的旧棚简屋之时,才略有一些当时能住上石库门的优越感。
徐镇路老街——那个当时上海市政府所认定的365万平方米旧棚简屋的其中一部分危房地块,是真正的老街。我记得那些小巷骑个自行车、进个人都得侧恙身子。那些危房仿佛风一吹就会倒的光境,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外雨停了,屋内居然仍在下着雨。昏暗、拥挤、杂乱、无序,这里是老上海“鸽子笼”的缩影。
十八年前,上海房地产开始崛起。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徐家汇人,我有幸参与了上海这十八年来房地产事业的建设,亲眼目睹了徐家汇的巨大变迁,此时此刻真是激情万分。
1992年的上海土地批租,基本确定了对徐镇路老街的改造。1993年7月21日,现任市侨办主任(时任徐汇区副区长)吕淑萍女士在上海体育馆宣布了徐镇路老街的动迁令,窝居了几代人的老街居民纷纷热情地签署了动迁协议。徐汇区房地产管理局朱志荣局长当年亲自率领徐房动迁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于1993年12月底完成了徐镇路老街2200户居民、250户单位和学校的动迁。这在当时直至现在,都是徐汇动迁史上是一个突破。
旧棚危屋的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交通方便的梅陇小区,彻底告别了以前住阁楼,拎马桶,烧煤球炉的艰苦岁月,成为了上海房地产十八年间较早得益的动迁户居民。
当拆除那些旧棚危屋居民区,拆除那华山路上曾经提供给我们插队落户知青购买衣物、棉被、结婚计划配置家具的旧传统商店时,想到这里不久将会崛起拥有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厦、高级写字楼、高级商务楼及高级住宅,心中除了感慨,还充满了期待,期待亲眼看到昔日的徐镇路老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房地产十八年的发展,高楼大厦、宽阔马路逐步取代了旧棚危屋,昔日老街的危棚简屋转变成上海西南地区标志性的建筑,它融合了购物、娱乐、休闲、服务,具有一流的环境和设施。
十八年过去了,每当看着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在徐家汇这个大型商圈购物、休闲,看着衣着整洁的白领匆匆走进徐家汇高级写字楼办公,看着商界精英入住宽敞典雅的高尚住宅之时,我不能掩饰内心的喜悦和感慨。这是上海房地产十八年为徐家汇带来的变迁,是上海房地产十八年改变了上海人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是上海房地产十八年带来了上海经济的腾飞,是上海房地产十八年哺育了一批为上海改革开放努力建设的房地产大军。
上海房地产经历了十八年,作为一名房地产建设者,我见证了徐家汇的变迁。“住在徐汇”和“购物在徐家汇商圈”变成一种时尚,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徐汇区政府又制定规划了建设徐家汇商务楼宇发展的宏伟计划。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家汇将建设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一流城区的西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