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年的房价,既是新问题,也是老话题。政府的要求,房企的希望,市场的呼声,各不相同。在这种不对称的状况下,2010年,房企如何调整心态,学会“平衡”,或许是问题的关键。
最近有几家开发商在议论星河湾,大多把视线焦点放在了星河湾的价格上。换句话说,总认为房价仍有很大升幅,而且目前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学星河湾,不应该是房价高低本身,而应该看其房价背后的产品、观念、习惯。星河湾十年开发了三个项目,基本都是准现房开盘,其环境、功能等确实值得上海同行学习。但学习星河湾却带来了二个误区,一是房价水份很多,看怎么挤压,二是营销万能论,寄希望用高价博市场。
上市项目少,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房价仍会上扬,这有市场道理,但不尽然;别人的房价在涨,所以自己开发的项目也应该涨,看高不看底,这又是另一个习惯思维;前几年国家调控房价,不仅没有跌,反而报复性反弹,这是“实践论”。许许多多的迹象表明,房企对利益追求的习惯模式仍是目前房市的危险信号,市场的焦点仍在房价不同的认识带来的不同行为。
应该承认,中国房市无论是容量、需求、消费习惯、区域差别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个性、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许多政策不连贯性,今天凸现在房价方面的矛盾,也非一日之寒。但问题是,依然以高获利的习惯看待房市的发展,尤其是房企习惯观念不改变,最后受害的仍然是房企。
学会“平衡”,首先要学会自身实力与开发量的平衡。追万科的开发量,学星河湾的价格,要有对自身企业资金、技术、操作的评估。有些企业搞开发大跃进,搞高价销售,背后已暗藏着巨大的风险。
学会“平衡”,还要调整对待市场,对待产业的心态。中国没有一个产业的价格是只涨不跌的,目前政府对房价的要求还仅仅是“平抑房价”,市民对房价的希望也是合理上扬,这种稳定的需求,需要众多开发商合理去维护,只有房企主动维持合理的房价,才会有产业更大的更远的发展。
学会“平衡”,还要有被出局的准备。央企地产出局是种信号,土地增值税的执行走势是种警示。上海最近不以高价挂地也是个信号,房企如何可持续发展,不是危言耸听的话题,是要许多房企有足够心理准备的大事。
不久前,我提出了以“温柔期”心理面对房市的观点,其实是提示房企决策者们不能不面对中国房市的现状,反思及调整心态。现在房价的平稳,才能为长期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而要真正平抑房价,只有众多房企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之实现。